國文論壇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龍應台《百年思索》讀後感-呼治一b0008031李昕凝

向下

龍應台《百年思索》讀後感-呼治一b0008031李昕凝 Empty 龍應台《百年思索》讀後感-呼治一b0008031李昕凝

發表  sydney0802 周五 4月 13, 2012 3:57 am

《百年思索》可以說是一本文史兼具的作品,在作者龍應台的筆下,我們可以了解到了文學的宏觀以及人們所賦予的客觀評論,其書探討了文化的問題和政治的情懷與作者眼中的中西差距。本書中,龍應台除了針砭台灣現今的時局,同時也描寫了她在德國居住過後所體認的社會情況,讓我們也能看看別人的文化特性。不過當然,這個歷史悠遠、包袱又過於沉重的中國也大可不必一味茫然的全盤西化。本書的主旨是圍繞在「人文素養」這幾個字,在作者的演講稿中,她提到了:「人文素養是在涉獵了文、史、哲學之後,更進一步認識到,這些人文『學』到最後都有一個終極的關懷,對『人』的關懷。脫離了對『人』的關懷,你只能有人文知識,不能有人文素養。」
「毛澤東寫得一手好詩詞,許多納粹頭子更會彈鋼琴,擁有哲學博士學位。」但是他們所有的並非為人文素養,而只是人文知識罷了。我覺得,先撇開目前我們所必經的課業知識不講,廣讀文學、深究歷史,這就是培養人文素養的第一步。我們總得要清楚知道自己的祖先─也就是自己的歷史,至少先了解所處的地位處境。說真的,我不覺得我們現在小小年紀能有些甚麼傷悲國家大事的偉大情操,借用書中所提到的一番省思,現在歷史課本上所描述的事跡對我們而言也不過就是一把沙漠玫瑰罷了,我們就像那鄰居,看到的不過是目前此時此刻所呈現出來的事實,其後面所經歷過的,其時間歷經的價值,我們對於此卻一丁點的感覺也沒有。然而杜甫雖身處充斥戰亂的時代,得親身感受體會到那民不聊生的苦,但卻得以留下百垂不朽的詩篇。
看見光時,黑暗便立即趕到,對於歷史沒有用心去理解,常常被其所呈現的表象所蒙蔽了雙眼。堯舜禹時的「禪」被稱為一種美德,但卻沒有人發現另一面,直到了韓非子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他們身為領袖時,身穿粗布粗衣,事實上跟老百姓的權益並沒有太大的分別,要把這「王位」傳給外人是一點也不困難的。人人都說秦始皇是殘酷的暴君,但不可否認,他對社會也有相當的建設;唐太宗是仁君,但不可不知,他是個能夠狠下心來殺害親手足的人。我覺得,歷史必須要看兩面,不能只單憑著自我所認知的就來評斷。
就在這近百年間,思考模式的多元化,人們不再用呆版的觀念去面對事情,迷失在固執的迷宮,即使這個環境不能讓我們昂首闊步前進。世界的黑暗面越來越深廣,但我相信時間會不斷的把黑暗驅逐,而我們也可以慢慢的走向那美好的康莊大道。

sydney0802

文章數 : 1
注冊日期 : 2012-04-13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